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2)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2),第1图

灭菌与接种

装好的种植袋放在高压灭菌锅里灭菌,在1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保持

1、5~2小时,待压力表降到零时,将袋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6~8小时,待袋温下降到30℃时,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30~40分钟,进行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接种时要注意,连续接种不要时间太长,以免箱内温度过高(超过40℃);接种量要多些,可以缩短菌丝长满表面的时间,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前已述及,黑木耳抵抗霉菌,特别是木霉的能力比较弱,因此,灭菌一定要彻底,接种时一定要按无菌操作进行,提高成品率。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2),第2图

菌丝培养

在菌丝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创造使菌丝体健壮生长,又能控制黑木耳子实体无规棒形成的条件。在诸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室的最适温度为22℃~25℃,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2℃~3℃,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待别是在培养后期(即菌丝长到培养料高度约1/2以上),温度超过25℃,在袋内会出现黄水,水色由谈变深,并由稀变粘,这种粘液的产生,容易促使霉菌感染。培养室的相对湿度50%~70%,如果湿度太低培养料水分损失多,培养料干燥,对菌丝生长不利,相对湿度超过70%,棉塞上会长杂菌。光线能诱导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为了控制培养菌丝阶段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成碱性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种植袋放在培养染或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不宜多翻动。因为塑料袋体积不固定,用手捏的地方体积变化,把空气挤出袋处,当手去掉时,其体积复原,就有少量的空气入内。这样就有可能进入杂菌孢子。另外,在手接触袋壁的地方;增加了塑料袋与培养料的压力,遇到较尖锐的培养料(锯木屑、棉籽完)就会刺成肉眼看不见的小孔,杂菌孢子也会由此而进入,增加感染率。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尽量少动,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若污染程度比较轻,可用甲醛药液注射到杂菌处,并用小块胶布把针眼贴着,可控制杂菌继续蔓延。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2),第3图

开洞

当黑木耳菌丝长满提时,即可将菌袋从培养室移到种植室,把棉塞、塑料颈套去掉,袋口用绳子扎好;或把胶布揭掉;准备两盆5%的石灰水,先将袋子放在一个盆里浸洗干净,取出。用刀片在袋子的四周,按两洞之间5~6厘米的距离开长度l~

1、5厘米,深及料内0.3厘米小口,也可先在菌袋的一侧开洞。将已开洞的菌袋在另一盆石灰水中浸泡一下,使洞口处于碱性环境,可有效地防治杂菌危害。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2),第4图

出耳期管理

开洞后的菌袋,可平放在种植室的菌床架上,也可以悬挂在苗床架上或林下树枝上,也可以放在铺湿沙的地面上,随即创造黑木耳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条件。首先要增加种植环境的相对湿度达90%~95%,室温尽可能控制在20℃~25℃,良好的通风和较强的散射光照也是黑木耳原基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开洞处菌丝体能得到较充足光线、空气和湿度,有效地促进了此处子实体的形成。所以开洞种植黑木耳,子实体都在开洞处形成或在塑料袋的破裂处形成。这就是所谓的“定向出耳”。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下,一股开洞7~12天,肉眼能看到洞口有许多小黑点产生;并逐渐长大,连成一朵耳芽(幼小子实体)。这时需要更多的水分,15℃~25℃的温度,较强的散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如果遇见连阴雨天气,可把已形成耳芽的种植袋挂在露天下,温、湿、光、空气都能充分满足,耳芽发育更快。这时,如果在耳基部或幼小耳片上发现有绿霉菌和橘红色链孢霉污染,可将菌袋在水龙头下,小心放水冲洗掉杂菌,但且勿把子实体冲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耳芽形成后大约10~15天,耳片平展,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2),第5图

采收与加工

黑木耳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充分展开,开始收边、耳基变细,颜色由黑变褐时,即可采摘。要求勤采,细采,采大留小,不使流耳。成熟的耳子留在菌袋上不采,易遭病虫害或流耳。采收时,用小刀靠袋壁削平。采收下的木耳要及时晒干或烘干。烘烤温度不超过50℃,温度太高,木耳会粘合成块,影响质量,木耳干后,及时包装贮藏,防止霉变或虫蛀。采收后的菌袋,停止直接喷水四五天,让菌丝积累营养,经过10天左右;第二茬耳芽形成,重复上述管理,还可采收两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