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蔬菜超市怎么经营,生鲜超市如何构建良好的蔬菜采购供应链?
1、生鲜蔬菜超市怎么经营
生鲜蔬菜超市的经营一般就是在水果、蔬菜生鲜产品经营不可盲目进货,要有合理的产品管理和销售手段,然后水果、蔬菜的损耗控制在员工和工作制度管理方面也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的。果蔬订货应考虑以下因素,其中包括该类蔬果是否在促销期间、是不是季节性蔬果、该品种的蔬果销售量如何和库存量有多少、陈列的位置和进货的价格等。在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再进行有计划的符合社区客户需求的合理订货,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蔬果生鲜产品库存损耗。
2、生鲜超市如何构建良好的蔬菜采购供应链?
。
3、超市生鲜蔬菜保鲜妙招
可以把蔬菜放进塑料袋里,将袋口扎紧,置于阴凉干燥处。此法对保存黄瓜、辣椒、莴笋、香菜及未成熟的番茄效果较好,一般能保鲜10—15天。
蒜黄、青蒜,可用鲜大白菜的叶片将其包起来,放在阴凉处,不沾水,可保鲜数天;鲜韭菜,可用小绳将其捆起,菜蔸朝下,放入水盆,不干不烂,能存放较长时间;黄瓜、番茄则不宜在冰箱中存放3天以上,否则会加速腐烂。
香菜、茄子、韭菜、青椒、西红柿保鲜小技巧
1、香菜保鲜
挑选棵大、颜色鲜绿、带根的香菜,捆成500g左右重的小捆,外包一层纸(不见绿叶为好),装入塑料袋中,松散地扎上袋口,让香菜根朝下叶朝上将袋置于阴凉处,随吃随取。用此法贮藏香菜,可使香菜在7-10天内菜叶鲜嫩如初。长期贮藏香菜,可将香菜根部切除,摘去老叶、黄叶,摊开晾晒1-2天,然后编成辫儿,挂在阴凉处风干。食用时用温开水浸泡即可,香菜色绿不黄,香味犹存。
2、茄子保鲜
茄子的表皮覆盖着一层腊质,它不仅使茄子发出光泽,而且具有保护茄子的作用,一旦腊质层被冲刷掉或受机械损害,就容易受微生物侵害而腐烂变质。因此,要保存的茄子一般不能用水冲洗,而要防雨淋,防磕碰,防受热,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
3、韭菜保鲜
新买回来的鲜韭菜用小绳捆起来,根朝下放在水盆里,就会长时间不干、不烂。芹菜、商蒿、葱等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保鲜。
4、青椒保鲜
把青椒柄朝上摆在缸内,一层青椒一层沙,每层沙的厚度以不见青椒为准,一直摆到近缸口处,上面用两层牛皮纸封严,放在阴凉处。缸贮青椒在0℃条件下,可贮存2个月.在室内墙根处铺上一层3-5cm厚的草木灰,把经过挑选的青椒均匀地摆在上面,每放一层青椒,上面就撒上点草木灰。这样贮藏,不仅可以保持青椒的翠绿,而且可以存放相当长的时间。
5、西红柿保鲜
挑选果体完整、品质好、五六分熟的西红柿,将其放入塑料食品袋内,扎紧口,置于阴凉处,每天打开袋口1次,通风换气5min左右。如塑料袋内附有水蒸汽,应用干净的毛巾擦干,然后再扎紧口。袋中的西红柿会逐渐成熟,一般可维持一个月左右。
4、生鲜超市蔬菜水果怎么买的快
生鲜超市的话,蔬菜水果怎么才能卖的快的话?我觉得你还是要贴出一些商品的广告,让大众消费者接受到信息,那么说他们会前来购买,所以消耗的也会快。
5、生鲜超市如何构建良好的蔬菜采购供应链?
毋容质疑,蔬菜在整个生鲜超市的经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超市,现阶段在蔬菜经营上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管理上的难度,居高不下的物损;预期的利润达不到,甚至亏损;应有的集客功能没有达到等等。用句形象的话说就是,现在的蔬菜经营对于超市来讲,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小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生鲜课的内部考核管理上,或者采取联营,甚至出租场地的方式,来转嫁管理的难度与经营的风险。但是,以上方法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为:无论超市的指标管理做的多么好,员工的责任心与认真程度不可能超越小商贩;即使采取联营或者场地出租,供应商或者租赁经营者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1、采购渠道存在的弊端。
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供货。大家都知道,批发市场批发的果蔬类生鲜产品,都是“通货”,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级。而对于超市生鲜的零售来讲,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因为,在开放式的货架销售中,没有那个顾客会去选择品质、级别不好的产品,如果货物不严格分级,不仅会影响到货物的整体美观度,而且品性不好的产品,总归会被“拣剩”下来,耽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把产品的严格分级由连锁企业自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或者转嫁给供应商、配送商,一样会增加成本。另外,从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环节的增加,其新鲜度会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承诺机制无法建立,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其产品来源的不确定性与流通的随意性,其无公害、绿色品质很难保障。现在依托批发市场的松散型、不定向型的流通方式,同时形成了采购方式随意性,无品牌、无包装,法人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生产环节造成的污染在无控制地进入流通环节后,仍然会面临二次污染的威胁,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判断基本上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质量追溯机制无从谈起。消费者对超市销售的产品质量有信心,从根本上讲是如果采购的货物出了问题,可以找到销售的主体——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质量问题,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业是从批发市场上随机采购的,又去找谁来承担责任呢?
2、二次包装与配送中的不合理因素。
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对大部分蔬菜二次包装,包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贩的菜大都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一般都会异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像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包装,贩卖者会象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同时,还容易出现二次污染,现在的“有毒保鲜膜”风波,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3、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
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进行蔬菜经营管理流程的设计时,也会更多地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送对销售的影响,却没有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就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的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的程度。这就要求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准时化配送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种植基地或者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仍然直接影响着采购成本,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品周期寿命成本应该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4、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采购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
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重要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受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定在高端上:超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端端的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商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益。
6、生鲜超市如何构建良好的蔬菜采购供应链?
毋容质疑,蔬菜在整个生鲜超市的经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超市,现阶段在蔬菜经营上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管理上的难度,居高不下的物损;预期的利润达不到,甚至亏损;应有的集客功能没有达到等等。用句形象的话说就是,现在的蔬菜经营对于超市来讲,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小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生鲜课的内部考核管理上,或者采取联营,甚至出租场地的方式,来转嫁管理的难度与经营的风险。但是,以上方法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为:无论超市的指标管理做的多么好,员工的责任心与认真程度不可能超越小商贩;即使采取联营或者场地出租,供应商或者租赁经营者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1、 采购渠道存在的弊端。
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供货。大家都知道,批发市场批发的果蔬类生鲜产品,都是“通货”,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级。而对于超市生鲜的零售来讲,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因为,在开放式的货架销售中,没有那个顾客会去选择品质、级别不好的产品,如果货物不严格分级,不仅会影响到货物的整体美观度,而且品性不好的产品,总归会被“拣剩”下来,耽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把产品的严格分级由连锁企业自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或者转嫁给供应商、配送商,一样会增加成本。另外,从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环节的增加,其新鲜度会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承诺机制无法建立,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其产品来源的不确定性与流通的随意性,其无公害、绿色品质很难保障。现在依托批发市场的松散型、不定向型的流通方式,同时形成了采购方式随意性,无品牌、无包装,法人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生产环节造成的污染在无控制地进入流通环节后,仍然会面临二次污染的威胁,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判断基本上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质量追溯机制无从谈起。消费者对超市销售的产品质量有信心,从根本上讲是如果采购的货物出了问题,可以找到销售的主体——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质量问题,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业是从批发市场上随机采购的,又去找谁来承担责任呢?
2、 二次包装与配送中的不合理因素。
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对大部分蔬菜二次包装,包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贩的菜大都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一般都会异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像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包装,贩卖者会象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同时,还容易出现二次污染,现在的“有毒保鲜膜”风波,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3、 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
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进行蔬菜经营管理流程的设计时,也会更多地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送对销售的影响,却没有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就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的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的程度。这就要求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准时化配送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种植基地或者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仍然直接影响着采购成本,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品周期寿命成本应该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4、 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采购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
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重要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受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定在高端上:超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端端的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商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