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镇名字的由来,九台区的经济发展
1、3都镇名字的由来
乡镇概况
[编辑本段]
3都镇依河傍水,风景秀丽,是修水的东大门。
3都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3都之名始称于唐德宗贞元16年(公元800年),其时建分宁县辖8乡,其中泰乡下分十都,3都即为泰乡第3都。1958年建太阳升公社,被称为“江南第1社”。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降水充沛,交通方便,邮电快捷,地势平坦、河港交汇,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人口2.8万人。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3都镇是修水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省蚕桑基地。这里有良好的水利条件,境内3条河流与修河交汇,16座小(1)、小(2)型水库分布4周,为全镇2万余亩稻田提供了良好的水利保障。全镇年产粮食15000吨左右,水产产量100吨左右。全镇始终咬定蚕桑支柱产业不放松,现有桑园面积10000亩,年产茧将达到2万担,广大蚕农正信心百倍建设江西蚕桑第1镇。
3都镇正处修、武(修水、武宁)两县十个乡镇的交汇点,是边界最大的商品聚散地。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实行1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全镇工业发展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镇有各类企业100余家。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昌盛、园生、华生、金华、昌9等有1定规模和实力的公司和企业。主要产品有高耐热瓷、木地板、红薯粉丝、修水哨子、高级酱油等。其中昌盛公司的高耐热瓷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地。
交通通讯
[编辑本段]
3都有着非常便捷的交通,到9江、南昌、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的车辆日夜往返不息,为3都与外地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日益完备。教育、文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村村通,调频广播组组通,并开通了移动电话网络和无线寻呼系统,使3都人能与外面的世界随时沟通,紧密连在1起。
2、广西省柳江县3都镇
[编辑本段]
乡镇概况
[编辑本段]
3都镇位于柳江县西南部,东接成团镇,南邻百朋镇,北连土博镇、福塘乡,西与里高镇交界。距柳江县城19公里,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29公里,国道322线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距宜柳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与开发中的岭排工业园区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镇面积127.5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9万亩,下辖板江、白见、3都、觉山、里贡、龙兴、工农、博艾、3加9个行政村和3都社区居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人口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2%,以壮、汉两个民族为主杂居。3都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人民勤劳。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色产业
[编辑本段]
3都老区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推广下,农业生产由种植传统的粮食等高耗低效作物向生姜、花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转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此外,以干米粉、奇石、彩石、石米、石粉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其所创造的效益在全镇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长。
农业生产
[编辑本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面向市场,提出发展"高效农业、园艺农业、生态农业"工作思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全镇形成了生姜、无公害蔬菜、花草苗木3大农业生产基地。3都的子姜皮白色鲜、肉嫩体肥、丝少清脆、香而不辣倍受市场青睐;3都的无公害蔬菜安全性高、品质好,主要供应柳州市及河池、来宾、宜山等地的市场;3都的花草苗木品种丰富,直销区内各地市,远销湘、黔、川、粤等省,市场十分广阔。农产品的远近畅销,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品牌农业得到确立和发展。3都镇以3大品牌农业为龙头,以市场运作农业、以科技推动农业,促进农业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生产,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企业
[编辑本段]
改革开放以来,3都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业、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艰苦创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融入私有资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使得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3都镇目前有乡镇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3900多人。主要生产销售石米、石粉、干米粉、奇石等。2005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15981万元,增加值3885万元,实现税金310万元。
特色旅游
[编辑本段]
3都镇正在建设以柳邕路322国道沿边为中心的万亩花草苗木基地。如今国道两旁的花草苗木种植规模已达到4000多亩,3都镇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到处绿树成荫,花香4溢,鸟语可闻。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利用外资加快以白见村板朝屯为中心的农家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住行购物为1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很受游客的欢迎,每年都有1大批游客到3都游览观光,享受农家生活,体味农村气息。
3都镇境内群峰林立,形态各异,有的挺拔秀丽,有的气势磅礴,大鹤山酷似1把长剑直插长空, 都鲁山宛如美女翘脚,盾牌山形象古代武士使用的盾牌护卫……山上或草木郁葱,苍翠欲滴,令人观之神清气爽;或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引发游人幽古之情;或点缀堆堆天然石头,玲珑别致,活泼生趣。距镇政府所在地以北约2.5公里的工农水库,自然条件优越,库区水面晴日碧波粼粼,雨天烟波浩渺,水下鱼儿游弋,岸边依山草木繁荫,野趣横生,库区内有牛鼻瀵、北龙庙等景点,是旅游观光的又1好去处。
镇内3都村边山屯现存1座始建于公元1851年的庄园,整座庄园布局整齐美观、井井有条,有生活区、粮仓区、杂物区、牲畜饲养区等74间房屋。庄园两侧有炮楼,园内房屋之间排列对称、间距讲究,各栋都有客厅、卧室、厢房,有天井,有走廊相通,屋顶有压墙,墙上画有各种鸟兽图案,勾沿斗壁,雕梁画栋,门窗均雕刻得精美雅致,古色古香,历经沧桑仍保有完好。
3、铜鼓县3都镇
[编辑本段]
乡镇概况
[编辑本段]
3都镇位于铜鼓县东部,总面积250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人,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公里。东邻宜丰县,西接湖南浏阳市,南接万载,北靠修水,与江西、湖南长沙不到200公里。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3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拥有林地28万亩,森林蓄积量180万立方米,毛竹立积量260万根,山多林茂是3都的特色,境内山势陡峭,溪涧纵横,水能资源极为充足,可开发利用价值极高,3都还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据江西省地矿局探明,储量达700万吨,且纯度高,AI2O3高达36%,达到制造高度纸标准。
旅游发展
[编辑本段]
3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客家传统习俗氛围浓厚,客家风土人情深厚,客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境内属中热带气候区,1年4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1月均温4.5℃,7月均温27.3℃,由于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造就了景色香美的3都。山川奇丽,碧水长流,浑然1幅天然山水画,境内的“7重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4季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山中怪石林立,峰峦陡峭,山道狭窄处仅能容脚,地势险要,以形成7处奇险天隘而得名。3都“大连山”其形状貌似莲花,身临其境,古木参天,天然溶洞奇特,佛教高僧马祖,唐大历4年(公元769年)曾在此结茅为庵,参悟禅道4年,随后修建的福寿寺,已成为千年古刹,至今香火绵延。
4、耒阳市3都镇
[编辑本段]
乡镇概况
[编辑本段]
3都镇位于耒阳市东部,东界永兴县,距市区37公里。元朝年间,桂阳郡邑治耒阳时,欲备几处要地建都,该地依次列数第3,故称"3都"。1958年,建立3都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3都乡。1993年11月,撤乡建镇。1995年6月撤区并乡,原石准乡并入3都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5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4人。
经济状况
[编辑本段]
3都镇属丘陵地区。东部侯憩山脉为屏,林木苍郁,溪水潺潺,自然条件良好。有耕地面积202237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0亩,全镇有大中型农业机械40台,农机总动力7340千瓦。全镇共有用材林1.48万亩,经济林5.1万亩,其中油茶林4万亩;抚育幼林4500亩。
文教卫生
[编辑本段]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23所,农校1所,在校学生5823人,中小学共有教职工264人。新建的3都中学教学大楼已交付使用,镇政府筹资15万元用于各中小学课桌维修及校园绿化。有医院2所,医疗点25个,医卫技术人员40人,病床30张,固定资产155万元。
·[版权归[↗miらs~]`所有,严禁复制!]。
2、9台区的经济发展
2014年末,9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5亿元,财政收入居长春外5县之首,县域综合实力位居长春市第1位,1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2015年,3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2.5:48.3:39.2调整为10.4:52.9:36.7。 农业
9台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市、出口基地和长春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1。围绕田、林、水、电、路、机等方面,投资2.65亿元,实施16.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防林、迹地更新造林1500亩。实施江河堤防、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完成220千伏电网工程收尾工作。推进全程农机化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以上。
林业
在全区6.5万公顷林地中,天然次生林33845公顷,人要林地2824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4%,活立木蓄积量为301万立方米 。建苗木基地1个,拥有8个类别103个品种,面积达400公顷,年苗木销售收1500万元。
畜牧业
9台区畜牧业以饲养黄牛、生猪、羊、肉鸡,家禽为主。2002年肉产量9.6万吨,年产禽蛋2.6万吨。奶类总产量1065吨,生猪发展到45.84万头,家禽1904万只。全市建成农产品基地8个,精品村76个,年产蔬菜19.43万吨。鲜鱼2294吨。畜牧业产值9.91亿。2009年9台市畜牧业产值实现2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6%;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44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8%。
农业和农村经济拥有苗木花卉、芸豆杂豆、绿色大米、粘玉米、中草药材、酱菜、果品、珍禽、经济动物等9大特色产业。9台区在长春国际农博会上,连续4年夺冠。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突出发展畜牧业,全市建成各类畜牧小区177个,其中长春市级标准化牧业小区32个。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2.5万户,全市共建各类科技示范园区272个。 工业
9台区有80%的工业企业实现了改制,基本形成医药、食品两个主导产业和建材、轻工、化工、印刷、煤炭等行业。截至2014年全区共引进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139个,计划投资6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4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66个,到位资金21亿元;在续建项目30个,计划投资33.2亿元,到位资金6.5亿元;新建项目43个,计划投资14.6亿元,到位资金2.9亿元。
截至2015年,机械加工业拥有“1汽”、“长客”等整车企业配套,鼓励汽车0部件企业开发新产品,扶持中誉齿轮、正多科技等企业科技研发,推动华奥汽车、鼎褀实业、中泰电力等项目投产达效,提升机械加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型建材业拥有科莱达3D新型墙体项目,中财管道研发生产城市地下管廊配套产品,建华管桩以及杰森石膏板、广林木业、兰舍硅藻泥等企业,构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业拥有康宁杰瑞、钻智生物等医药产业项目,翔通药业、精优药业、银诺克等医药企业。 循环经济方面借助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启动1平方公里起步区前期工作。 能源矿产业方面稳定9台华能电厂、龙嘉煤田等企业产能,推动宇光能源2水平投产达效。依托龙嘉煤田、宇光能源等煤炭企业,推进煤层气开发,支持煤层气开采、加工1体化发展。 商业
截至2000年,全区有各类专业品公司30个,国营商业网点120个,城乡农贸、综合市场46处,阶段性专业品批发市场30处,基层供销社25个,2000年社会商品总0售额19亿元,比1999年增长11.93%。
财政、金融
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24.08亿元,财政收入居长春外5县之首。 全区设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9台农商银行以及各村镇银行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
9台是东北地区县级唯11个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 ,吉林9台农村商业银行,东北首家农商银行,现为全国标杆农商银行,东北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网点覆盖范围最广的农商银行。 9台农商银行现下辖49家支行和1个营业部,并在全国9省全资或控股设立了30家村镇银行和3家农商银行。
3、中泰街道的苦竹产业
中泰街道铜岭桥村山地低丘缓坡,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于杂竹的生长,全村现有杂余哪竹30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全村竹类收竖敏码入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4万元。1株2?20元的苦竹,经再加工制成竹笛后,身价涨了十多倍,可达到24元。当地所产苦竹经霜,阴干存放3年,可用于制竹笛,竹箫等乐器,是全国制竹同类产品的最好原料。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泰苦竹用于笛、箫、胡、笙生产,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主要产地。2006年苦竹加工收入已逾3000万元。1支竹笛的销售价也从1般的5—6元,上升到50—60元,高的在300元以上。而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园,经过培育、提高炒制质量,申报品牌,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引进了白茶品种,生产优质白茶,茶农收入大幅增长。
中泰街道主产米、茶、竹、花卉苗木,山林经济特色浓厚。全乡苦竹面积2.8万亩,创建有全国唯1的“苦竹种质资源库”,成为国家级苦竹定向培育标准化示范区,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苦竹之乡”。通过苦竹加工生产的民族乐器“灵声牌”、“敦煌牌”、“苏东牌”竹笛、萧、尺
8、葫芦丝等乐器蜚声国内外,深受民乐演奏家蒋国基、俞逊发、张维良等青睐。全拿敏乡有9000多亩名优茶基地,洞霄宫牌白茶远销韩国。农业产值年收入达1个多亿。
铜岭桥村通过这些大户的带动,使全乡原竹购销在1万吨以上,产品有笛箫、竹杆圆珠笔、天竹筷、书架、屏风、标枪、绞棒、毛笔杆、沙棍、标杆、大棚、中棚、卷布棒。大部分产品畅销全国及港台地区,光提供给绍兴轻纺市场的卷布棒每年就达2000吨。铜岭桥的杂竹不仅吹出了优雅的笛声,而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富了1方百姓,更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茫茫竹海、山清水秀,玉遥牌天然泉水就取源于铜岭桥仙洞坞的茫茫竹林深处。
4、中泰乡的苦竹产业
中泰乡铜岭桥村山地低丘缓坡,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于杂竹的生长,全村现有杂竹30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全村竹类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4万元。1株2?20元的苦竹,经再加工制成竹笛后,身价涨了十多倍,可达到24元。当地所产苦竹经霜,阴干存放3年,可用于制竹笛,竹箫等乐器,是全国制竹同类产品的最好原料。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泰苦竹用于笛、箫、胡、笙生产,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主要产地。2006年苦竹加工收入已逾3000万元。1支竹笛的销售价也从1般的5—6元,上升到50—60元,高的在300元以上。而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园,经过培育、提高炒制质量,申报品牌,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引进了白茶品种,生产优质白茶,茶农收入大幅增长。
中泰乡主产米、茶、竹、花卉苗木,山林经济特色浓厚。全乡苦竹面积2.8万亩,创建有全国唯1的“苦竹种质资源库”,成为国家级苦竹定向培育标准化示范区,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苦竹之乡”。通过苦竹加工生产的民族乐器“灵声牌”、“敦煌牌”、“苏东牌”竹笛、萧、尺
8、葫芦丝等乐器蜚声国内外,深受民乐演奏家蒋国基、俞逊发、张维良等青睐。全乡有9000多亩名优茶基地,洞霄宫牌白茶远销韩国。2008年农业产值年收入达1个多亿。
铜岭桥村通过这些大户的带动,使全乡原竹购销在1万吨以上,产品有笛箫、竹杆圆珠笔、天竹筷、书架、屏风、标枪、绞棒、毛笔杆、沙棍、标杆、大棚、中棚、卷布棒。大部分产品畅销全国及港台地区,光提供给绍兴轻纺市场的卷布棒每年就达2000吨。铜岭桥的杂竹不仅吹出了优雅的笛声,而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富了1方百姓,更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茫茫竹海、山清水秀,玉遥牌天然泉水就取源于铜岭桥仙洞坞的茫茫竹林深处。
5、太原花卉市场批发市场在哪里?
太原花卉市场批发市场地址:
1、太原市小店区东关村花卉批发市场:太原市小店区许坦西街(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新区宿舍西北侧)。
2、太原市迎泽区南沙河快速路与东中环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100米(育阳小区南侧约150米)。
3、太原晋源区花卉小镇:晋源区以花卉小镇为基础,依托康培、梅芝园艺、振华园艺等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鑫龙腾、森泰等花卉市场发展,建设山西花卉交易中心和4万亩花卉产业园区。开启花卉交易线上+线下新模式,形成花卉产业区域发展中心,打造华北最大的花卉交易集散地。太原市·晋源区花卉小镇建设项目太原市·晋源区花卉小镇占地7357亩,建设打造“花市、花展、花赏、花业、花艺”5大板块,做大做强花卉种植、花卉加工、花卉旅游、花卉物流、花卉技术研发等环节,增强花卉经济发展新活力。已经建成了康培、梅芝园艺、振华园艺、森泰、世纪青、中泰等花卉苗木基地。新修蓄水池300立方,建成连栋温室12200平方米。晋源区按照文化生态旅游宜居区的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了“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3产”的格局,进1步提升了晋源区旅游品牌形象,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上内容参考:山西省人民政府-太原市·晋源区花卉小镇建设项目。